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机构设置
工作职责
处领导
综合科
发展计划科
基础研究管理科
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科
项目管理科
条件平台管理科
社会科学管理科
科研成果
获奖成果一览表
成果展示
重要论文
新品种
授权专利
软件著作权
标准
专著
平台团队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地厅级平台
校级平台
团队
国际合作平台项目
申报指南
学术活动
科技政策
项目管理
平台管理
团队管理
知识产权与成果
其他
下载专区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展示
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2023-05-19 阅读:5787
成果名称: 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郭华春;何霞红;于德才;朱有勇;王绍林;展康;吴伯志;隋启君;李炎;李灿辉;李作森;王海宁;王琼;陈建斌;孙文;杨永梅;杨子芬;赵宗福;黄庭祥;白磊;陈斌;肖继坪;杨艳丽;李俊;蔡红;张新永;周平;朱荣;杨琦;李才荣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
云南边疆热区是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直过民族聚居的深度贫困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雨季旱季分明,长期雨季种稻旱季冬闲,利用冬闲田开发冬季马铃薯产业是扶贫攻坚的迫切需求。该项目经过十余年研究,把云南热区冬季生境特点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耦合,选育选用了一批适宜低纬度冬季种植的优良品种,构建了优质高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发表论文
101
篇,出版专著
1
部,审定品种
6
个,授权专利
16
件,其中发明专利
8
件,实用新型专利
8
件,颁布地方标准
1
部。
2008
年以来累计推广
1131.2
万亩,促进农民增收
228.8
亿元,为云南边疆民族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是冬季生境特点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耦合,建成我国最大的冬季马铃薯产区。深入研究了云南热区冬季生境特点及冬季马铃薯生物学特性,把降雨少、日照短、光照强、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与冬季马铃薯的品种、播期、栽培、管理及收获等生产性状相耦合,选育选用了一批适宜低纬度短日照的冬作品种,建立了低纬度高海拔繁种体系,建成了云南冬季马铃薯生产模式。
2008
年以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近两年每年推广
200
多万亩,占全国冬季马铃薯面积的近
40%
,成为我国冬季马铃薯生产的最大产区。
二是构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创出了我国冬季马铃薯最高亩产。在探明云南低纬度热区冬季马铃薯种植的生态环境、气象条件、土壤性质等基础上,构建了土壤深耕、适时播种、高垄双行、合理密植、二次培土、膜下滴灌及全程机械化等一系列优质高产关键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在临沧、德宏、红河、普洱等地实现了千亩连片亩产
3.2
吨、百亩连片亩产
4.5
吨,在建水县甸尾乡铁所村创出了我国冬季马铃薯亩产
5.5
吨的高产记录。
三是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在探明冬季降雨少、温度低、紫外线强等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学基础上,建立了病虫害监测技术体系和监控网络,并将生境特点与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相耦合,构建了种薯处理、错期播种、消减叠加、害虫诱杀、控制发病中心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冬季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控制在
5%
以下,与夏季相比防治效果超过
90%
,其他病虫害如早疫病、
Y&X
病毒病、潜叶蛾、青枯病等防治效果超过
70%
,减少农药用量
60%
以上。
云南冬季马铃薯每年
2-5
月收获上市,填补了我国同期市场空白,鲜薯售价高,技术成果推广迅速,
2016-2017
年推广
446.5
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成为了云南边疆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总体达到同领域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热门文章
云南农业典型有机固体废弃物肥料化技术与应用
兰属花卉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应用
植物叶面上农药雾滴蒸发与扩展及其影响因素
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读本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集成研究与应用
水稻穗部性状发育的分子机制
典型湖泊流域水土沉积物系统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效应
科技人员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的模式和机制
O3衰减导致的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及分子机理
内毒素致肝损伤的分子调控机理及CA保护效应
map